繁荣背后,快递**分拣何时了?
据《新京报》11月14日报道,记者11月12日暗访了石家庄转运中心,发现分拣车间的快递被工作人员粗暴对待、随意踢开。车间内随处可见快递被飞来飞去。快递堵塞在通道中,被工作人员任意踩踏,有的被工作人员踩裂,里面的物品出现破碎。
“双十一”购物狂欢节刚刚过去,想必很多网购商品的人都盼望着快递的到来。因为大家都在同**集中购买,这就给物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,对于很多来说,这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但无论如何,都不能**分拣快递,随意处置消费者购买的商品。为规制此类现象,需要商家、消费者、快递企业以及监管部门共同努力。
可以说**分拣快递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。这是快递企业及没有社会责任感、职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的表现,甚至是违法行为。根据快递暂行条例,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规范操作,防止造成快件损毁。用户的合法权益因快件损毁而受到损害的,可以要求快递企业赔偿。
然而在现实中,之所以此类现象难以根绝,反而越来越普遍,恐怕还在于没有人将其当回事。作为交寄快递的商家,只要费用低廉,没有造成快递实际损毁即可,并不关心是否**分拣。作为消费者,当面签收的习惯还未养成,即便签收时发现快件损毁的,往往会向出售商品的商家讨要说法,并未想到可能是**分拣所致,也就不会向快递企业索赔。
而作为快递企业,不仅没有制止**分拣的动力,反而有鼓励**分拣的嫌疑。要知道,快递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,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背景下,快递企业自然不会对快递员要求过高。尤其是踢快递、扔快递等行为反而会变相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运营成本。因此,要求快递企业自觉向**分拣说“不”无异于与虎谋皮。同时由于执法、检查成本较高,监管部门也未必认真对待**分拣问题。
如前所述,**分拣看似小事,实则是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缺失的体现,并可能给其带来法律责任。在快递行业的各个链条上的商家、消费者、快递企业、监管部门,均应毫不客气地向**分拣说“不”。
具体而言,只要发现快递商品损毁的,均应依法向快递企业主张权利。因为只要快递企业收揽快件,等于其默认商品完好无损。当收件方发现快递损毁的,完全可以推定属于快递企业的责任,进而要求其承担责任。而且只要受害方能证实商品实际价值的,理当以此确定赔偿金额,而非对未保价商品按照快递费的三倍赔偿。
既然**分拣属于被快递暂行条例否定的违法行为,就应要求涉事企业承担相应的违法成本。比如可将涉事企业列入黑名单或加以曝光,甚至对其作出行政处罚,而非轻易**。只有这样才能对**分拣快递现象形成“围剿”之势,让其逐渐失去市场,让消费者商品得到妥善对待。
本文转自法制日报,并不代表中国物通网()观点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更多有关优质、线路推荐,发货技巧知识等资讯,欢迎搜索关注“物流视界”(lsj56)微信公众号。
作者:史奉楚
fedex快递查询
- 劳动模范杨莹:小快递也是大事业
- 快递电动三轮车陆续换新
- 亚马逊一季度净利润7.24亿美元 同比增41%
- 亚马逊在法国扩展包裹取件柜网络
- 亚马逊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%
- 敦豪StreetScooter电动车2017年产量将翻番
- DPD移动客户端下载量达百万次
- 联合包裹部署燃料电池电动送货汽车
- 马云访阿根廷签战略合作 总统推销葡萄酒
- 我国首开到新德里联运班列 东西双向货运大通道
- 刘君率团出席亚太地区邮关合作联合研讨会
- UPS部署燃料电池电动送货汽车
- 港铁计划联手中铁总,竞标350公里新马跨国高铁
- 海航集团收购瑞士免税店运营商Dufry的17%股权
- 亚马逊在法扩展包裹取件柜网络
- 亚马逊在法国建研发中心,打造30分钟无人机配送